医院文化

“守护者”李健:严守生命救护最后一道防线

时间:2016年02月0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人物档案:

  姓名:李健

  职务: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

  教育背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曾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学习。

专长:从医20余年,在危重症病人脏器功能监测与治疗、ARDS、WODS、严重创伤、重症感染、临床营养支持、镇痛—镇静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曾成功抢救许多危重症患者。

 “守护者”李健:严守生命救护最后一道防线

这是一个神圣的守护者,日夜严守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一个善于创造生命奇迹的人,7年间,他带领年轻的科室,成功救治超过万名重症患者。

他就是李健。2006年,浦北县人民医院成立重症医学科。李健曾在1998年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麻醉ICU,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重症医学科的发展重任便落到了他肩上。

重任在肩学而不止。2008年李健前往拥有全国最前进的重症医疗技术、设备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学习,参与了“5.12”汶川地震重症患者的生命保卫战。优秀的医学技术让他获得光荣的回报:获得钦州市科技三等奖,第五届钦州市优秀科技青年,浦北县首届十佳科技工作者,钦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履医之责 病人为先

李健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为的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救助电话。“ICU是医院救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随时需要保持十二分的精神,24小时监测观察病人的每一个生命指针变化并及时处理。”李健说。

2012年9月某日晚上11点,李健正在洗漱准备休息时,接到120急救中心的急救——一名30岁女子不幸从四楼坠下,现在被送往浦北县人民医院。李健立即换上衣服快速赶到医院。

患者全身腰椎、骨盘、踝关节等多处骨折,骨盆内脏等多处出血,因失血过多到达医院时已经休克,被直接送至ICU进行急救保命。患者刚被推进ICU,李健立即给患者上呼吸机,快而准地进行气管插管,输血输液,总体指挥进行重症急救。“当时病人的血压已经跌到30~50mmHg”,李健回忆说。在ICU里,患者苍白的脸被映得十分清晰,血不断流出将床单染红。听着患者她时断时续的呼吸声,李健感受到了患者强烈的求生欲望,争分夺秒地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患者的血同时也将他的白大褂、双手染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保命救护,患者各项生命特征稳定了下来。

夜里,患者因骨折反复出血。生命监护仪紧紧监护着患者每秒的心率、血压,同步显示出波形的频率和波长不断变化,监护仪频繁报警。整夜,李健都守候在值班室里,每当警报一响起,他都及时处理,一次次反复出血他亲自擦拭、止血。患者因疼痛难忍,躁动不安,引起了更频繁出血,李健及时采用镇静剂,平稳患者情绪,有效减缓了反复出血情况。

李健进行了通宵的抢救和重症监护,第二天依然要继续追踪患者的病情,直到患者生物体征比较稳定的第二天晚上才能稍稍休息一小会儿。经过一个星期的每天24小时的重症监护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非常平稳了,征得家属同意后安排了外科手术,一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了。

浦北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担当着整个浦北县及周边地区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近年来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大型车祸事故、塌方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抢救急救中,李健都坚守在ICU里,为患者严守着最后防线。对于李健的妻子而言,丈夫在半夜赶回医院是家常便饭,通宵达旦抢救病人也是常事,女儿找不着爸爸也已经习惯了。“他常说治病救人为医者天职,病人为先。”嫁给这样老实医生,李健妻子一脸自豪。

“5.12”抗震救灾  毕生难忘

直到2003年,重症医学科在我国才被广泛关注。3年后,浦北县人民医院即建立重症医学科,当时李健对此还没有整体概念。2006年何文真院长上任后,加强对学科人才的培养,大量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到当今全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中国西部疑难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重症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造,是李健最大的愿望之一。2008年,他出乎意料地获得到该校进修一年的机会,这次进修,不仅学到了全国先进的重症医疗救治技术,更获得毕生难忘的救护经历——“5.12”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猝然到来,向全国医疗系统吹响了集结号。华西医院是急救大本营,病情最重患者被指定送到华西医院ICU进行抢救,正在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的李健是抗震救灾小组成员之一。

其时,川蜀连天下着雨。李健接收的第一名受灾患者是一名17岁北川中学的女学生。女学生两腿被重物埋压而坏死,被挖出后即在现场做了截肢手术。当女学生被拉到ICU门口,心跳和呼吸都停了,李健马上进行胸外按压,一秒不误地为她实施器官插管、心率复苏等一系列抢救。实行紧急快速的救护,女学生很快恢复了心跳和呼吸。24小时重症监护过程中,由于在现场手术雨天环境,女学生手术口受到感染,出现严重的败血症,同时肾脏、心肝等多处的器官出现衰竭,李健果断采用了世界上最有效的抗生素,并用了疗效最强的过滤泵,将患者身体内的毒物过滤,使用从日本空运过来的床边血投机进行连续肾替代治疗,最后成功守护了女学生的生命。

女学生生命体征稳定的第二天,前国家总理温家宝亲自到华西医院慰问,并看望了经李健及抢救成功的北川中学女学生。当时,李健作为主治医生在一旁向温总理讲解了女学生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听了李健对女学生的病情报告后,温家宝表扬说,“幸亏医生采取了及时有效的重症急救措施挽救了人民的生命”。李健一直负责重症监护这位女学生,直到她生物体征稳定后才让她转到康复科,3个月治疗后女学生康复出院。

30余场的“5.12”抗震救灾重症救护经历,让李健深深地感悟到ICU是医院守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存在与否,评定着一家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治病救人能力。

一年的进修学习后,李健回到浦北县人民医院,将其所学一一付诸于重症医学科,传播他所学的重症监护理念,完善ICU各项制度和诊疗规范,申请购置先进重症监护监护设备。浦北县人民医院ICU,目前拥有15张病床,拥有国际一流、数量充足的监测治疗设备,其救治能力处于广西同级医院的先进水平。

 

对话

浦医之窗:浦北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近七年,取得了哪些发展?

李健:成立之初,许多医务人员对重症医学科没有整体概念,对重症医学科所开展的服务也比较模糊。当时设备简陋,人员少,整体诊疗水平偏低。医院领导非常重视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发展,购进中央监护系统、脑电图、呼吸机、起搏器、除颤仪等先进监测治疗设备;派送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了ICU技术人员,对重症病患者的治疗和监护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ICU现在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3名主管护师以及数量充足的住院医师及护士。

浦医之窗:结合医院ICU近年发展及“5.12”救护经历,您认为ICU对一家医院有何重要意义?

李健:ICU又称重症医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上世纪80年代才在我国兴起。2003年广东等地突发非典,ICU在抢救危重非典病人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逐渐被世人熟悉和重视,2008年“5.12”地震,其作用更加凸显。ICU现已成为医院中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一个医院成立了ICU科室标志着一个医院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达到了更高一水平。把所有重症病人集中在一个科室救助,能较快地发现和处理病情,无论是县级医院或是市级医院,设立ICU是非常有必要的。

浦医之窗:为什么说ICU是医院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健:ICU是一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同时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是一个残酷的地方,同时也是充满温情的地方。在其他科室没有更有力方法救治患者的时候,患者被送往ICU进行24小时重症监护,通过技术和先进的理念留住患者生存的最后希望。ICU以保命为基本目标,严守生命防线。

浦医之窗:从医20多年,您认为医生是怎么样的一个职业?

李健: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职业。医者要以病人为先,无论是在任何时候,只要患者需求生命救助,医者都必须尽其责,所以医生的时间是不由自己的。每当将一位位重症患者转交到普通病房时,听到患者一声声感谢时,我们是很幸福、又很快乐的。

浦医之窗:因为职业性质,工作和家庭之间,你是如何平衡的?

李健:作为一名医生,很难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关系,我是先治病救人为先,家庭为后。一直以来,家里的大小事物都是妻子一手操办,对于妻子和女儿我有太多的内疚和亏欠。非常感谢妻子和女儿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她们给了我向前的源源动力。

 

上一篇:兰心默耕耘,惠影吐芬芳
下一篇:“大家长”黄莹莹:把我的“小孩”接回家最开心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